新闻动态

四川军阀花样多:“打起发”、“拉肥猪”,庙里的菩萨也成了军饷

军阀横行的乱世:民国初年百姓的血泪史

民国初年,中国大地陷入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,各地军阀为了敛财源,手段之离奇、花样之繁多,简直令人瞠目结舌,堪称一个魔幻现实主义的时代。

一、兵匪不分的乱象

在四川民间流传着一个特殊词汇——打起发。这可不是什么好词,它指的是军阀部队公然抢劫百姓的恶行。当时不仅土匪打家劫舍,就连正规军也经常干这种勾当。军官们会故意放纵士兵外出打野食,老百姓见到穿军装的强盗,既不敢阻拦,也不敢声张,只能无奈地称之为打起发。

绑票在当时也有一套专业术语:绑到富家女子叫请观音,绑到富家男子叫拉肥猪,绑到地主家小孩则叫抱童子。由于社会风气使然,女子被绑后若当天未能赎回,家人往往就会放弃;小孩被绑超过十天半月,家人也可能不再赎人。因此对土匪来说,最稳妥的生意还是拉肥猪,久而久之,这个词就成了绑票的代名词。

展开剩余78%

二、广元城的保卫战

让我们以四川广元为例,看看军阀是如何鱼肉百姓的。民国九年的一天,广元城发生了一件怪事。当时驻守城内的川军第五师骑兵第五团一营,其实是老百姓花钱雇佣来的。原来第五团准备撤离时,城中商贾士绅凑了1500块大洋,只求他们多留三天。

这些精明的商人为何如此大方?因为他们听说军阀刘存厚的部队要打回来,城外土匪也蠢蠢欲动。这1500大洋名义上是治安费,实则是买三天逃命时间。商人们打算利用这三天,带着家当逃往乡下避难。

但军阀比他们更狡猾。土匪要攻城的谣言本就是驻军故意散布的。他们一边派士兵假扮土匪在城外设伏,一边留人在城内趁火打劫。于是那几天,打起发和拉肥猪的戏码在城内外轮番上演。

三、兵匪一家的闹剧

收了保护费的驻军还算讲规矩,主要针对外地客商下手。这些外乡人挨了抢也不敢声张,能活着离开就算万幸。

有个啼笑皆非的故事:一位排长维持治安时去理发,听到后院有哭喊声。过去一看,竟是团长卫兵在鞭打一个被吊起的木耳商人。排长进退两难:管吧,对方是团长亲信;不管吧,众目睽睽之下说不过去。最后他灵机一动,让百姓看住现场,自己溜回去搬救兵。

四、无处可逃的百姓

逃往乡下的富户们同样难逃魔掌。北街富商张必珍让家人带着钱财躲到沙河乡,结果老母亲被假扮土匪的士兵绑架。士兵们把老太太的头发绑在滑杆上,威胁要重金赎人。张必珍最终花了600大洋才赎回母亲。

那段时间,这种自投罗网的戏码不断上演。百姓们恍然大悟:原来兵就是匪,匪就是兵。

五、刘存厚的生财之道

刘存厚部队进驻后,手段更加毒辣。这个以狠辣著称的军阀让部下背着鸦片来广元做生意,强制百姓购买。穷人家要买10-20两,富户要买200-500两。一时间,广元城乌烟瘴气,无数家庭因此倾家荡产。

他们还强迫百姓种植鸦片,不种的也要交懒捐。军款摊派更是离谱,名义上全年27万元,实际各种附加费让百姓要负担近百万元。富豪们通过行贿可以免交,所有负担都转嫁到穷人身上,逼得他们卖儿卖女,流离失所。

六、变本加厉的掠夺

王洪恩部队刚走,罗遒琼的部队又来了。这个军阀新贵每年搜刮150万元以上,还发明了各种奇葩税目。最荒唐的是他假借修路之名,拍卖城内寺庙。土豪们买下寺庙收门票赚钱,而20万元拍卖款大半落入罗遒琼腰包。至于承诺的公路?连一尺都没修。

更过分的是,罗遒琼还熔毁寺庙铜像铸钱。真武宫的真武祖师、十大雷神像,以及各种铜器,全都难逃厄运。其他寺庙的菩萨像也遭同样命运。

七、民不聊生的真相

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,将社会撕得粉碎。军阀们为了军费绞尽脑汁,一个比一个狠毒,恨不得预收千年税,榨干百姓血。这个时期的民国,远非某些人想象中的歌舞升平,绝大多数百姓在死亡线上挣扎的黑暗年代。正是这样的苦难,孕育了人民对翻身做主的强烈期盼,也为后来的革命埋下了火种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下一篇:没有了